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办学理念、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几年学校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切实推动信息化赋能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内部治理、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提高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师生体验感和满意度。

一、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校园网络设施

加大校园网建设投入,确保网络覆盖校园各个区域,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等,满足师生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的需求,为信息化应用提供稳定的网络基础。

2、升级教学场所信息化设备

继续对多媒体教室进行升级改造,如增加智能交互设备、在线教学设备等,将其建设成智能教室,提升教学场所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的信息化建设,配备与专业教学和实践相适应的信息化设备,如虚拟仿真实验设备等,提高实践教学的信息化程度。

二、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1、推广在线教学平台

积极推广和应用在线学习平台,鼓励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如课程视频、在线测试、讨论区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满足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优化在线学习平台的数据共享与互通,增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模块,实现全课程信息化,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2、促进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共享

完善专业资源建设标准,对接职业能力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校级重点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库平台与在线学习平台的课程资源同步与共享,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取和使用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3、改进教学环节

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课前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学习任务等;课中利用多媒体、互动软件等进行教学互动、课堂测试等;课后布置在线作业、开展在线辅导等,提升教学效果。

4、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建设升级核心业务系统

建设人事系统、学工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科研系统,对财务系统、办公系统、图书馆系统、校园卡系统等核心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系统的易用性、界面友好性、数据录入规范性,完善业务系统数据共享,以满足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需求,提升业务服务能力。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1、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开展培训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教学资源库建设、信息化教学方法等,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使教师能够熟练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对在信息化教学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如教学成果奖励、职称评定加分等,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2、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开设相关课程:开设信息素养相关课程,如计算机基础、信息技术概论等,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的素养。

鼓励参与信息化实践:鼓励学生参与信息化实践活动,如参加信息技术竞赛、参与校园信息化项目建设等,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1、引入企业信息化技术与资源

积极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的信息化技术、软件平台、实践项目等资源,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例如,将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工艺流程模拟软件等引入到相关专业的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共同开展信息化项目研究与开发

与企业共同开展信息化项目研究与开发,如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库、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在合作过程中,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学校的信息化研发能力,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实现互利共赢。

五、建立健全数据治理体系

1、完善数据标准

依据国家和行业数据标准,不断修订完善学校自身的数据标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准确性和实时性。明确各部门的数据采集规范和职责,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数据质量。

2、构建全量教育大数据中心

全面开展数据治理工作,以全量数据中心为纽带,整合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各方面的数据资源。建立数据累积和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各部门安排专人负责信息采集,长期开展数据源头实时采集和对标治理,形成人才培养、内部治理、师生服务的数据积累长效机制,为学校的决策支持、教育教学改革、管理服务优化等提供数据依据。

六、保障信息安全

1、构建信息安全体系

建立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和应用层等多层面安全防护,构建校园信息安全体系,使全网安全防护达到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加强上网行为和网络舆情监测,及时推送舆情预警,并为意识形态研判定期提供相关信息。

2、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校园网安全制度,开展攻防演练和渗透测试,构建主动信息安全机制,实现智能安全分析和预警,确保各网络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广泛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